提高人才适配度 破解就业矛盾-8846威尼斯

一边是有人没活干,另一边是有活没人干。当下,技能人才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矛盾共存,既带来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,也制约了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阻碍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

当前,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,技术革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,产业变革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依赖进一步强化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年底,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,占就业人员的26%,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,占技能劳动者的30%,为推动高质量发展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技能人才支撑。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,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、结构持续优化。但是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看,我国技术技能人才总量和质量仍显不足,在先进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点服务行业,“一技难求”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,存在总体规模不大、领军人才不足、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。

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,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,迫切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供给。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,一头连着产业,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最直接、最密切。政府、职业院校和企业三方协同,发挥联动优势,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,提高人才培养适配度,对于提升劳动者质量、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,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随着市场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,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结构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、就业者的技术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日益突出。统筹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,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更紧密对接,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,也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配度的关键课题。

前不久,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:2024年拟招生专业点共66870个。与2023年相比,新增专业点6068个,撤销专业点5052个。调整幅度是自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(2021年)》发布以来最大的一年。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具有联动性,产业布局在哪,专业设置就要与之对应。

进一步优化调整专业布局,政府要运用大数据手段宏观统筹分析招生就业规模,动态调整招生就业指标,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数量。职业院校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、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动态调整专业设置,突出办学特色,提升办学质量。

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,传统制造业产业正朝着数字化、产业化的方向高质量发展。面对这一浪潮,职业教育要努力抓住教育数字化战略机遇,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变革,提升数字化教育水平,完善数字技能培训体系,更要根据产业、行业的人才需求,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数据驱动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,使技能人才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。

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,直接影响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效、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。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也是提高人才培养适配度的关键。2023年,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印发,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提供了政策指引。

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,职业院校要主动走出校园、走进园区、贴近企业、嵌入产业,充分整合多元社会资源和优质办学力量,紧贴产业结构调整和根据市场需求量身打造专业课程,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行业发展需要相辅相成。要通过校企共建前沿技术平台和实习基地等举措,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对接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。

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,是技能型人才就业的主要载体,也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主体。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,打出“金融 财政 土地 信用”政策组合拳,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,真正变“一头热”为“两头甜”,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赋能。

(作者系张家界航天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)
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