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玲通 (云南财经大学)
每年的高考季节,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,都是人生的重要时刻。而在这一时刻,如何填报志愿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。是追求热门专业,还是追随内心的热爱?面对这一关键决策,众多专家学者及教育从业者达成共识,认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,应优先考虑自己的热爱与兴趣,而非单纯追求热门或高分专业,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。
“热爱”与“热门”虽一字之差,但其内涵与导向截然不同。“热爱”指的是对某事物或人持有热烈的爱,形容爱的程度极深;而“热门”则是比较兴盛的,比较吸引注意力的事物。高考志愿的填报并不是简单地追求热门专业,随波逐流,其中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是否足够喜欢这个专业,如果对所选专业没有任何的兴趣和喜爱,当你学习起来会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,坚持不下去,所以热爱远比热门更为重要。
没有热爱,你眼里就像失去了光,找不到前行的方向。曾经因为一次高考励志演讲火遍全网的“土猪拱白菜”的张锡峰,以674分的成绩选择了浙大计算机专业,他通过近三年的学习,已由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,变成了低调青年。他眼神中少了当年的锐气与神气,更多的是无奈。张锡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直言自己在浙大生活的不快乐,也不喜欢计算机专业,已经放弃了升学的打算,并且后悔当时报考志愿时一味地追热门,忽略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。填报志愿的过程不仅是一次分数的竞争,更是认识自我、深度思考的契机,考生应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,笃守信念,不必过分计较每一分的价值,而应直面自我,思考何为真正热爱。
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这一理念并不总能得以实现。许多家庭在高考填报志愿上存在着“内部分工”,孩子负责考试,家长则负责为孩子选择所谓的“最佳”专业。这种做法忽略了考生个人的意愿和兴趣,剥夺了考生自我决策的权利。教育专家张端鸿指出,填报志愿是成年后的重要选择,它作为一面镜子,反映考生是否真正了解自己,规划人生。
在数字化时代,信息透明公开,填报志愿并不具备过高的专业性。如何选择关键在于考生是否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,是否敢于追求真爱。家长和社会应鼓励考生自主决策,而非强迫其选择所谓的“热门”路径,通往前方的道路不是只有这一条,我们不能因为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所以也挤破脑袋想要跟上,而应该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且更喜欢的路去走。因为唯有热爱才能激发持久的动力,推动考生在所选领域深耕细作,实现自我价值。
总之,高考志愿填报是一场成年人的选择,应尊重个人意愿,热爱胜于热门。唯有真心热爱,才能在未来的学术与职业道路上持续发光发热,成就一段精彩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