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60天拿下一份满意工作”“专家3v1,真人代投递”“每周60分钟职业规划聊天”……最近,“陪跑求职训练营”在求职市场上悄悄兴起。不只各种求职机构纷纷冒头,不少个人博主也转型求职市场,利用前期积攒的粉丝基础开始承接改简历、就业指导等项目。
毕业生的社会经验有限,虽然学校也会提供一些求职培训,但面对“真枪实弹”的职场,仍然存在着求职技能不足的可能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机构或者个人若能给他们提供一些专业科学的就业指导,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帮助。但如果把毕业生的求职焦虑当作“韭菜生意”来操盘,显然就有问题了。
时下铺天盖地的求职训练营,不少“吃相”粗鲁、套路很深:“一站式”“保姆级”“快速”是最常见的宣传词,他们会通过各大社交媒体写下类似“39天拿下录用通知书”的引流帖,以“免费分享求职资源”为由,引导学生加机构微信。当这些机构拥有了学生8846威尼斯的联系方式后,就会马上开启24小时“轰炸式”广告袭击。“好像学了点什么,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”,“花了599元上了一周的课,最后感觉就是简历稍微改改,其他感觉像是白学了”。这些抱怨和吐槽的背后,呈现的是求职培训市场乱象。
求职训练营之乱,原因在三个层面:一是缺乏准入门槛或者资质要求,各色训练营自说自话、自吹自擂。于是,“课程内容空洞且不具备专业针对性”“一期课程甚至要价10万元”等问题自然就相应产生。二是监管不够。求职者的刚需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商机,求职训练营随之野蛮生长。三是求职者辨别能力不足,“病急乱投医”的心理之下,自然更容易落入这种“割韭菜营”。
就业乃民生之本。数据显示,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,同比增加21万人。毕业生求职顺不顺、工作优不优、发展好不好,是千家万户关切的焦点问题。因此,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,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。最近,人社部、教育部和财政部也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》,提出11条稳就业政策举措,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。于此背景之下,监管好求职陪跑训练营,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一环。
不靠谱的求职训练营,其实也在侧面提醒着高校的求职教育迭代升级。放眼国内高校,毕业季之前的招聘会、宣讲会、求职讲座令人应接不暇。相应地,精准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也要跟上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科学院大学、兰州大学等高校都曾与招聘软件联手举办求职训练营,面向学生提供全过程的就业指导,让就业指导更接地气、更具针对性。校企合作、市场实战,学校提供的优质就业指导服务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,各类不靠谱的求职训练营自然就会渐渐失去生存空间。
(作者系媒体评论员)